中文名稱:次石墨 、生命之石
英文名稱:Shungite, Noble Shungite, Elite Shungite, Silver Shungite
成分:主要為碳, 富勒烯
晶系:非晶質
硬度:3.5 - 4
比重:1.8 - 2.0
對應脈輪:海底輪
產地:俄羅斯,卞累利阿 (Shunga Village, Karelia, Russia)
顏色:銀灰到黑
年齡:大約20億年
富勒烯是甚麼:三種純碳的物質(同素異形體Allotropes)為鑽石、石墨和巴克明斯特富勒烯(Buckminsterfullerence) ,當中三種碳的同素異形中的碳原子也是以強力的共價鍵連結在一起,但排列的取向就極為不同。
富勒烯是於1985年,由Harry Kroto, Richard Smalley 和 Robert Curl 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實驗室發現,他們也因此而在199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直到1992年,次石墨中被找到富勒烯的分子 (Buseck et al.);這轟動的發現令到次石墨成為唯一含有富勒烯的天然石質。
歷史:有關於次石墨首次的文字記錄始於16世紀伊凡雷帝年代(莫斯科格蘭王子)(當時名為石板瓦 slate rock);當中記錄了泉水由此流出;在彼得大帝時期(1682-1725),建立了不少溫泉,他們認為這些溫泉對患有肝病和當地患有金屬中毒的礦工有治療的能力。彼得下了命令,使當時的士兵必須帶備次石墨,放到燒瓶中,以確保得到徹底消毒的水。
到了1970年代,有研究指出次石墨可抵抗化學侵蝕性的環境;同時它有高電導性和低傳熱性。
期後在過去的40年間有不同的研究指出次石墨的結構有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以至可應用於不少的工業和周圍環境,當中包括去除病原細菌,去除被污染水水中的重金屬。
次石墨中的其他珍貴特性包括它的吸收能力、催化力、 氧化還原等,它還能隔開電磁波和無線電射頻,以至它能有助應用於科學、工業和科技的不同領域。
來源:這種遠古的次石墨來源是一個謎。有說法指它形成於遠古的海洋,海洋中有不同品種的微生物,現已絕跡,當這些微生物死亡後,分解,變成部分海床,形成這種不尋常的岩石。其後因地貌的改變而結果在陸地被發現。
另外的假設是指次石墨來自太空的隕石。 (因富含碳的小行星撞擊而被帶到地球,它來自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品種:在珠寶和寶石行業中,次石墨可被分為三組: |
Type I (貴族/卓越次石墨Noble / Elite Shungite) |
Type II |
Type III |
銀次石墨 (Silver shungite) 帶有金屬光澤,貝殼狀斷口,低比重, 碳含量 > 98% |
黑次石墨 (Black shungite)經打磨後呈現暗金屬光澤 ,碳含量為 70-50% |
灰次石墨 (Grey shungite),碳含量為50-30% ;這品種多呈較暗的黑灰色。 |
這是最純和最強大的品種,多以原石狀態來應用。 |
常打磨成珠子、吊咀、球狀和其他裝飾性形狀。
|
常以粉狀的形態局部(外部)的應用於醫學或小塊來應用於水的過濾。
|
|